观点

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如何看待“技术4.0”

2021-08-03 09:50
大前研一先生,被誉为日本的管理之神,曾被全球著名的《经济学人》杂志评价为“全球五位管理大师”之一、“日本战略之父”,也是亚洲国家中唯一一位能够与彼得·德鲁克和汤姆·彼得斯比肩的商业管理思想大师。他大胆地提出了“无国界经济学”和“地域国家论”的观点,这些观点深深的影响了全球的政治家和企业家。

如果想要移居数字新大陆,你就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勇气。永远等待着别人去带领的人是无法横渡长江的,最终只能够留在对岸。——大前研一
在进入技术4.0的话题之前,我们跟着大前研一先生的研究,一起来梳理一下技术1.0、技术2.0、技术3.0的概念以及这些技术在各个时期的运用、推广与变化。
技术1.0到技术2.0:从工业革命到大规模生产时代
技术1.0是指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,时间是从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。
工业革命是指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产业上的变革,比如工厂代替了手工坊,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。工业革命还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。
工业革命使具备蒸汽机车、汽车,甚至内燃机、机械设备的工厂开始运作,也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。想必大家都知道,发动机的发明、电力的普及以及詹姆斯·瓦特改良蒸汽机都了现在工业革命时期。
工业革命在20世纪波及欧洲国家,美国甚至日本,在世界各地引发了生产技术的大变革。
技术2.0也就是历史上的大规模生产时代。受到工业化的影响,普通家庭也可以买到低价的产品,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使用不同文明制造的利器。因此,在普通的劳动者中诞生了一批人,也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,并且这一阶级的规模持续扩大。
技术3.0:通信网络时代的开启
电话的发明与普及打开了通信网络时代的大门,这个过程也就是所谓的信息革命——技术3.0。
可以说,电话丰富了信息的传递方式。比如留言电话,即使主人不在家,向家中打电话的人也可以留言。再比如传真机,它可以在一瞬间远程传递文字等信息。这就是信息革命的初期,从这时起一直到计算机通信技术出现,都属于技术3.0时代。
曾在《财富》杂志担任编辑的美国评论家阿尔文·托夫勒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一篇名为《技术革新的第三次浪潮是脱离产业社会》的文章。
托夫勒所说的第三次浪潮是指通过“发达的网络”连接全世界的计算机,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第一代。
此后,计算机逐渐变小,从台式机到便携式,变得越来越现代化,而托夫勒所说的第三次浪潮大概就到这里为止。
隐形的21世纪经济。
那么,技术4.0究竟是什么?
2000年7月,大前研一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书,叫作《看不见的新大陆》。之后因资料信息需要更新等问题,大前研一对这本书进行了一次修订,第二年在日本东洋经济新报社重新出版了一本翻译版,叫作《新资本论》。书中描述了“隐形的21世纪经济”。而这正是在技术4.0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新经济模式。
21世纪的经济不是基于传统的实体经济理论,而是在“看不见的新大陆”中竞争发展而形成的。这隐形的经济就是4个要素构成的。
形成技术4.0的4个要素分别是:实体经济、无国界经济、互联网形成的“看不见的新大陆”、倍数的经济理论。
下面我们瘵这四个要素进行一一介绍说明。
1、实体经济
首先是实体经济,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置身其中的一种经济状态。比如,面包店烘焙面包并将其摆在店里出售,消费者用现金购买;花农培育花草植物,花店老板通过市场将这些花草摆在店里,供消费者挑选购买。这些都是实体经济。
2、无国界经济
(1)不是“国家”的经济
在解释无国界经济之前,先来说明一下什么是以国界定义的国家。国家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,因此不论何事,都要先有国家才能建立;其次重要的是企业的存在;最后则是人的存在。这就是国家经济的标准模式。国家基本上都是以划分国界为前提的,然后国家才拥有领土主权,并且能够制定宪法,持有通行货币,对公民征税,通过公民缴纳的税金来经营国家。这就是构成国家的要素。
但是在21世纪,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逐渐变得模糊,甚至消失。人、物品、金钱都能跨越国界,经济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。这就是无国界经济。
在无国界经济中,最优的收益模式是在原材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材料,在人工费最低的地方生产,然后在消费最高的市场上销售。
(2)留不住的财富
在这里有一个大的问题,那就是无国界经济基本上不会使一个国家繁荣昌盛。比如在美国,工人费高,国民收入高,因此消费能力也高,那么国家也因此繁荣。但是在无国界经济中,如果日本或中国有人能够胜任与美国人相同的工作,那么美国人的工资就要降到与日本人或中国人一样,或者美国人就要从这两个国家进口以低廉工资生产的低价商品。
那么这个时候,国家就可能站出来去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,而这就是所谓的保护主义政策,但国民的生活成本也因此变高了。可如果不实施保护主义政策,其国内的产业就会受到进口产业的极大冲击,从而导致大量失业。
因此,一个国家能够采取的政策只有两种。
一种是谋求生产效率的提高;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知识的附加值来发展一些高新技术,制造即使价格高也有人愿意掏钱购买的革新产品,而这些技术又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等人工费低的地方实现,这了就促进了技术的革新。
(3)思想仍停留在20世纪的领导者
无国界经济的最高境界是跨越国界的世界最优化,也就是一个近乎残酷的、平等竞争的世界。自由贸易将造成失业,这在发达国家的领导者看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
刚刚在本月20日下台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扬言要增加国家高度,把被墨西哥或中国夺走的工作机会抢回来,但他这个想法完全偏离了现在这个世界的重点。即使能将这些工作机会抢回来,美国人真的能够接受这些工作吗?举个例子,如果把制作牛仔裤这种大批量生产的工作交给美国人来做,然后向他们支付与发展中国家人民一样的工资,会有多少美国人愿意欣然接受并且能胜任这份工作呢?
就算没有遇到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,特朗普顺利连任,他竞选时,所做的很多承诺,也是无法兑现的。
日本也是一样的。比如,很大一部分佳能的工厂都转移了中国广东地区或者越南。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宣称要增加就业机会,提高薪水,但如果佳能真的将1万人规模的工厂搬回日本,日本是否能确保提供1万名员工呢?即使在30年前,工厂也无法在东京周边雇到足够的员工,所以日本只能在其东北地区建立工厂。可即便如此,日本还是雇不够员工。因此,当时工厂的招聘人员选择直接去雇佣那些刚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。他们挨个对学校的学生开展招聘工作,但当时大部分学生的选择都是从初中直接高中。为了确保招聘到员工,他们也只能这么一步一个脚印,从两个人到三个人慢慢招募。而结果就是,日本东北地区的这些工厂陆陆续续倒闭。渐渐地搬到中国或者越南去了。
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曾发表这样的言论:“同一种劳动,同一份工资。”这个观点同样完全偏离了现在这个世界的重点。按照他这句话来理解,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,只要是从事同一份工作的人,就可以领取同样的工资。
可以说,在前首相安倍晋三大脑中完全没有无国界经济这个概念。在21世纪这个无国界经济的世界中,如果按照“同一种劳动,同一份工资”的理念来做,那么日本人就要与中国人或越南人领同样的工资。
即使有人赞成这个做法,日本企业也已经把这些工作机会转移到中国或越南去了。就算工厂搬回日本,能接受这些工作的日本人也就只有65岁以上的老人了。日本最丰富的资源就是老年人才,可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又怎么能跟中国的年轻人相提并论呢?
(4)消费者可以享受到“高品质、低价格”的产品
无国界经济并不是只有坏处。日本作为无国界经济中的消费者也享受着优惠价格带来的好处。
比如优衣库将工厂设在孟加拉国和中国,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,而且劳动力价格也很低廉。如果将工厂都搬回日本,优衣库能否雇佣到足够数量的员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即使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,那么一件内衣的标价大概会是1000元人民币。
当然,把中国和越南的工作抢回到日本的方法还是有的,但只有两个。如上述所说,一个是谋求革命性的生产效率的提高,其中包括用机器人代替人工。另一个方法是提供有知识附加值的高技术工作,举个例子,戴森公司制造的商品,就算价格再高也会有人购买。像在中国,戴森的卷发仪器,抢购都抢不到。
创造力,革命性的生产效率,或者说金融通信的附加值,计算机科学的附加值,要想通过这些附加值来取得胜利,你就必须培养出创造这些附加值的人才,那么教育就是至关重要的,也只有教育才能做到这一点。
领导者不在教育上下功夫,而是一再强调“抢回工作机会”和“同一种劳动,同一份工资”这些话。就会让人产生这样的问题“在这20年间你们看到了什么?这是要回到20世纪吗?”
3、互联网形成的“看不见的新大陆”
(1)从数字岛屿到数字大陆
形成技术4.0的第三个要素是基于互联网革命而产生的网络经济空间,网络空间里仍然有经济活动,它与实体经济不同,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经济,我们称之为“看不见的新大陆”。大前研一所说的21世纪的经济,是指在网络空间里运作的经济活动,是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经济。
互联网已经从一个简单的交流沟通的平台,发展到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对话,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对话,再发展到金融科技、位置信息、物联网等技术。
传真已经数字化,电话已经数字化,相机和摄像机也都已经数字化了。
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都位于一个以单个物品为中心的“岛屿”,即“数字岛屿”中。在大前研一以前出版的两本书《看不见的新大陆》和《新资本论》中,预言了关于“连接”这些岛屿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新大陆的想象。因此,只有称霸这个“看不见的新经济大陆”的人才可以成为21世纪的王者。
回看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以及西部大拓荒,拓荒者通过打桩等行为去占领一块土地,然后对外宣示这里就是他的地盘,以这样的方式逐渐开疆拓土占领到新的州。
然而在这个以网络为基础的21世纪平台(假想空间)上,人们仅靠打桩是无法防御入侵者的。
像阿里巴巴早在1999年就在中国展开电子商务业务,后来又发展了淘宝等等,还发展出了支付宝,随后微信支付也跟进,京乐、拼多多在电子商务上也跟进。但假如说中国发展的电子商务,但支付由谷歌提供、亚马逊提供,并且承诺“可以把世界上最好、最便宜的商品送到你家”,那么它们轻而易举就可以入侵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在中国的势力范围,幸好马云、马化腾、王举、刘强东、张一鸣、黄峥等这一代互联网人非常的争气。
(2)为什么在全球范围,亚马逊可以超越阿里巴巴称霸“看不见的经济新大陆”
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就是称霸“看不见的经济新大陆”的其中一人。亚马逊在起步时只是一个网上书店,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网站。这一成就是相当伟大的,但其实贝佐斯在创立亚马逊的时候,就提出了这样的宣言:“亚马逊不是简单的卖书网站,而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子商务服务商。”正是因为在起步的时候就抱有这种发展电子商务的梦想,才成就了他现如今的辉煌事业。
贝佐斯的电子商务起步于网上书店的原因是,在当时的互联网技术下,书籍是订购出错率最低的商品,商品可分为左脑型与右脑型,而书籍属于左脑型商品。比如,输入“作家刘逸春,书名,出版社”等关键词的话,买错商品的概率非常低。
订机票时选座位也是同样的道理,如果预订时输入“中国南方航空X航班,目的地Z,Y点X分,座位F”,一般来讲是不会出现错误的。因此,20世纪90年代发展较好的电子商务大都依靠左脑型商品。
中国人基本对看不见的新经济大陆的熟悉了解程度远超国外,从衣食住行,全部都被新大陆经垄断了。
(3)现实中的新大陆也开始了数字革命
在发展的过程中,在中国和印度两个现实中的国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现象。
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零售业都还不够发达。往偏远的地方深入,大型购物商场几乎是找不到的。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现在城市畅销的商品有哪些。因此,在没有大型购物商场的地方,人们也知道买什么东西比较好,这些是拼多多这家仅创立不到5年的公司,市值能够突破1000亿美元。这就说明中国和印度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是相当大的。人们如果可以在网上下单,并且通过一定的渠道收到商品,那就没有必要在离家很远的商场采购。在发展中国家,很多人没有汽车,所以他们出门购物很不方便,网上商城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很多便利。
为什么像阿里、腾讯、亚马逊、京东、拼多多、美团这些公司市值都高得吓人,关键就是他们对现实大陆也完成了数字革命。
一言概之,技术4.0是发生在数字大陆上的信息革命、物流革命、生活革命以及企业竞争革命。
4、倍数的经济理论
(1)体现企业未来收益的“倍数”
“倍数”是技术4.0的推动力。所谓倍数是指现在的股票能体现企业今年收益的几倍,它是在市场上呈现企业价值的指标。它等于企业市值除以企业收益,也就是说,每股市场价格除以每股赢利,这叫做股票市盈率,通常以倍数显示。
当企业的营业额或收益增长时,市场对企业未来的价值评估会比现在高,那么企业的股价就会上涨,倍数值也会随之提高,换言之,未来有前景的企业,其倍数也会提高,从现在的收益看,它有可能会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。
20世纪80年代时美国股市的平均倍数是25倍,联邦德国股市是8倍。泡沫经济达到最高峰时,日本股市的倍数甚至达到75倍。
经营不善的企业会出现3倍或4倍的低倍数值,那么市场就会认为这家企业只有3年或4年的收益价值。相比之下,有前景的企业的倍数可以达到25倍,有的甚至会接近100倍。而最近刚上市的泡泡玛特,市盈率竟然达到夸张的334倍。
假设某个企业的倍数是100倍,那么其股票价格就是现在收益的100倍。理论上讲,必须等到100年之后,该企业的收益才会和股票价格相等。但实际上股东不会等那么久,他们在早期就会促进企业飞速发展,使得企业的收益与股票价格匹配。
(2)荒野恶汉进攻数字新大陆
倍数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小型企业可以利用高倍数收购比自身规模大的企业。除了依靠自身的发展以外,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取更快的增长。
就拿最近的汽车市值来说,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恒大汽车都高得惊人,尤其恒大,一辆汽车都还没有卖出去,市值就已经是近4000亿港元,而蔚来汽车的市值也接近1000亿美元,特斯拉更是高达7000亿美元。
(3)技术4.0不仅仅是技术创新
理解技术4.0的重点在于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电子技术或者计算机技术,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在技术4.0的世界里,上述4个要素必须同时存在。
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扩展,而倍数使得数字新大陆加速形成,并且出现无国界经济。但面包店制作面包,然后通过配送车运送面包,这样的实体经济的空间仍然存在。其它的空间经济得到成长,同时也会促进实体经济成长。
企业在传统的实体经济、无国界经济和网络经济中充分运用倍数,将开辟出看不见的新大陆(即数字新大陆)
看不见的新大陆凌驾于传统型企业,而这正是技术4.0时代成功的商业模式。
欢迎大家购买大前研一的新书《技术4.0》,这是一本对未来写得最为简洁通透的书籍。



(全文完)


合作答疑说明

选择一家合作公司,就是选择一种哲学,一种价值观,一套方法论
点击详细了解